2008年2月1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戚明华警务室的一天
本报记者 朱兰英 文 王志浩 摄

  昨天上午9点,在杭州打工的常山人小周骑电动自行车经过江干区三叉社区时,突然发现口袋里的手机不见了。小周停下车,径直走进路边的社区警务室。这是用江干公安分局四季青派出所民警戚明华名字命名的警务室,接待小周的正是警务室的民警戚明华。
  据悉,这是杭州公安局首次用民警名字命名警务室。昨天是戚明华警务室挂牌的第2天,戚明华还是一如既往的忙。不过,对于他和群众来说,感觉都有些新鲜。
  正准备回家过年的小周丢了手机,心情有些难过。戚明华安慰了他几句,认真记录了手机丢失的过程。他对小周说,会帮他好好查查的,让他放心。
  从警务室出来的小周心情好了不少:“警务室就在路边,还是用警察的名字命名的,我认为戚警察一定是个好警察。办了事后,确实感到很亲切。”
  因为警务室的更名,与戚明华认识的居民路过警务室都会来聊几句。戚明华说,用民警名字命名警务室对民警荣誉感的提升有帮助,同时也方便群众对社区民警的监督,他的责任更重、压力也更大。
  昨天,除了中午回所里处理一起伤害案件外,戚明华一直在警务室忙碌着。下午,一家商务楼里发生了装潢公司与材料供货商的劳资纠纷,向警方报警,他匆忙赶去调解。到现场时,双方情绪仍十分激动,虽然经过戚明华的极力劝说,一方离开了现场,但是矛盾还随时可能激化。“还没结束呢,这个事情我还要继续关注。”下午4点,他冒着寒风赶回警务室,又有一项新任务:给一家物业公司的保安开会上课,春节要到了,保安的安全防范显得极为重要。
  看着戚明华忙碌的身影,记者突然感觉到温暖。一名好的警察,他的名字不仅可以成为警务室的名字,更能够进入老百姓的心里。